全區上云企業突破300家,聚集科技型中小企業1595家、瞪羚獨角獸企業45家、國家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21家……
中共鐵西區委宣傳部供圖
2020年1月,沈陽·中關村智能制造創新中心正式揭牌。歷經三年的建設發展,沈陽經開區、中德園“雙國家級”開發區金字招牌疊加北京中關村創新旗幟為“老字號”轉型升級注入核心動力,為鐵西區創新發展注入強勁“動能”。
沈陽·中關村在推進京沈對口合作中,高標準建設“一中心、一基地、一園區、多組團”,統籌推進創新體系、創新動能、創新制度、創新人才、創新金融、創新載體、創新活動、知識產權保護八大工程,開創了區域創新生態新局面。2022年,沈陽·中關村獲評遼寧省首屆制度性創新成果鼓勵獎第一名。
目前,全區已有國家級研發平臺13家,省級以上創新平臺達到138家;市級以上眾創空間及孵化器25家,省級以上孵化器5家;設立1億元人才專項基金,人才公寓達到1115套,成立中德科技創業投資,組建科技投資基金;獲批首批國家級知識產權試點區,成立知識產權運營中心,推進3755件有效專利及國內外專利挖掘運營。
通過鏈接北京科技資源與沈陽產業資源,沈陽·中關村全力推動工業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,為“老字號”轉型升級注入核心動力。目前,沈鼓集團獲批重點培育數字化轉型標桿示范企業,北方重工集團自主研發的“耐高溫大運量超長距離帶式輸送成套裝備”,突破了國際技術壟斷,全區上云企業突破300家。
中共鐵西區委宣傳部供圖
以創新引領發展,三年來沈陽·中關村形成了投資洼地和崛起科技型企業競爭高地。截至目前,全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91家,雛鷹企業126家,省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35家,省專精特新“中小”企業107家,登記技術合同1427項,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148億元。2022年,全區新增14家“遼寧省瞪羚企業”,沈陽微控新能源有限公司獲評遼寧潛在獨角獸企業。
鏈接中關村全球資源網絡,沈陽·中關村專心培育生產、生活、生態“三生”融合的雙創特區。靈活、舒適的辦公空間和企業成長全生命周期的扶持政策,對人才的吸引力也在不斷提升,新引進高層次人才79人,發放各類人才補貼5433萬元。此外,沈陽·中關村定期舉辦“京沈匯”--企業成長訓練營、企業家沙龍、創業大賽、創新中國行創新活動200余場,讓創業者在家門口享受到北京中關村的創新資源和創業指導。
在科技金融協同方面,沈陽市出臺“園區集合貸”予以專項支持,目前已為72家科技型企業融資1.6億元;鐵西區成立中德科創公司,設立9支總金額58.67億元創業投資基金,促進創新創業氛圍日漸活躍。
隨時隨地了解最新ICT產業資訊,請掃描二維碼,或搜索"chnsourcing",關注中國外包網官方微信。
作者:唐曉瑭 編輯:崔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