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產效率提升近40%,一次下線合格率提升30%,不良品率減少20%,供應鏈成本下降30%——實施數字化改造僅半年時間,重慶渝安減震公司就拿出了這樣一份成績單。
渝安是一家摩托車配套企業,主打產品是摩托車減震器。生產效能的大幅提升,它所依靠的,是忽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(下稱忽米)提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。
忽米,脫胎于重慶“摩幫”大佬——宗申。嘗到智能化的甜頭后,宗申把運維團隊獨立出來,組建了這家公司,專門為企業提供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及數字化運營解決方案。如今,忽米已經成為中國領先的工業互聯網企業。
12月21日,渝安減震器工廠的車間里,數條生產線整齊排列。每條線分為若干個工段,工人從傳送帶上取下配件,在各自工段的機床上進行裝配,完畢后再放入傳送帶,交由下一個工段進行下一個環節的裝配。從傳送帶的最末端出來的,即是成品,隨后工人再包裹塑料膜、裝箱,便完成了生產。
和一般工廠不同的是,這里沒有搬運工,取而代之的,是一輛輛無人駕駛的小車。這些無人駕駛小車在倉庫自動裝載物品,然后沿著地面上劃定的線路行駛至產線的物流堆放點,再自動卸載。
忽米技術負責人介紹,物流小車上裝有5G信號接收器,發送信號的,不是人,而是后臺大數據庫。不過,按照常理,產線可能會因各種原因發生“卡頓”。例如,某配件質量不合格需要更換,或者工人因裝配不當損壞了某配件,這都需要新增加配件數量。后臺是如何知曉這些情況的?
答案,藏在工廠里無處不在的感知裝置里。忽米技術負責人介紹,他們在這家工廠里安裝了數百個邊緣計算設備與數采網關,相當于派了上百人駐守車間,每個“人”都緊緊盯住生產的各個環節,第一時間把“看”到的、“聽”到的各類信息傳輸給后臺。
分分秒秒,數以萬計的信息在傳送,有的是記錄正常的生產流程,有的則是差錯甚至事故的反應。后者如何分辨?別急,它憑借“火眼金睛”一看便知道——根據不斷優化的算法,后臺大數據庫可對不同時期的數據進行比對,從而識別出哪些是正常狀態、哪些不是。
“整個工廠的一切都被平臺‘管’起來了,每個環節、每臺設備一絲一毫的動向都在平臺的掌控之中。數據平臺綜合這些信息后,會‘開動腦筋’,向生產調度的相應環節發出指令。指揮物流小車取哪種配件、取多少,只是最簡單的功能之一?!边@名技術負責人說。
隨時隨地了解最新ICT產業資訊,請掃描二維碼,或搜索"chnsourcing",關注中國外包網官方微信。
作者:吳剛 編輯:崔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