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,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;要實現共同富裕,鄉村振興是必經之路。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助力鄉村振興須圍繞建設有溫度、有速度、有深度的百姓銀行愿景,守正篤行普惠金融這一“老課題”和努力探索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一“新攻堅”,這也是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新一輪普惠金融回歸行動的實質。因此,構筑一個以人為核心、銀政主導、社會協同的開放式、體系性、全方位普惠金融新格局,將是必由之路。
戰略思路:圍繞“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”主題,聚焦鄉村產業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態、組織五大振興,構建經濟社會發展與金融同建共治、同頻共振、同步共進、同向共贏的“銀政主導、社會各方協同”戰略合作新模式,以戶為發展單元,按照“小額致富項目為主”的發展方式,逐漸摸索適配高效農業產業,建立“一戶一策”發展思路,激活發展動能,有力有效地實現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。
躬耕路徑:第一,強化黨的建設。聽黨指揮,強化黨建,有黨領導,干事創業才安全、才有更多資源和力量。通過黨委協作、支部共建、黨員行動的方式,組建“黨委+黨委”“支部+支部”“黨員+黨員”的“三級黨建聯盟”協作組織體系,形成包括鎮、村、人三級協調聯動的工作體系,將黨建、政務、金融、社會協同等優勢轉化為鄉村振興優勢,在黨的全面領導下將普惠金融融入鄉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大局,共促鄉村振興。
第二,夯實普惠金融基礎。在農村這片熱土上,立足實際、機會平等、商業可持續原則,以普惠為民情懷,集中人力、財力、物力,精準進行“地毯式”普惠金融空白填補,以數據集成“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”實效,夯實信用工程、支付體系、科技金融渠道等服務基礎,為鄉村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有力有效金融服務。
第三,構筑高山特色產業體系。按照“小額致富項目為主”的發展方式,依托普惠大走訪,按照鄉村產業適度規?;瓌t,對產業進行分層分類,確定每個村域最適宜的主副產業,形成主副產業分類品牌,助力形成“一主多輔”產業振興新模式,創新推出配套金融產品及配套措施,注入普惠金融系列資源,調動社會第三方協同資源,精準滴灌產業,解決發展中的實際困難,幫助百姓致富。
第四,植入“銀政主導、社會協同”開放式理念。按照這一開放式理念,兼顧區域位置和預期實效,每個村域精選一商戶作為“源”載體,以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為總方向,以政銀合作為主導,協同保險、電信、物流、電商等社會各方,打造一站式、多功能、綜合性的普惠金融服務站,推動形成開放式社會協同新模式。
第五,助力打造鄉土人才振興樣板。按照鄉村振興人才共治需求,將人才進行分類,如管理型、技術型、職業農民等,按需挖掘農村鄉土人才,如獸醫、石匠、木匠、鱔匠、廚師、屠夫、機修工、泥水工等,建立出入庫標準和管理體制,并實行標簽管理,實現人才聯動接續培育,同時匯聚保險、電信、物流、電商等多方英才,形成鄉土人才綜合體,以普惠金融衍生力量,提升鄉村振興內生動力。
第六,助力挖掘弘揚鄉村良好“農特文化”。一者為“入”。政銀主導、社會各方協同,注入鄉村思想道德建設及公共文化,以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講淳樸民風文化、新時代精神,強化農村思想道德建設,提升愛黨、愛國、愛家的情懷與素養。二者為“出”。圍繞傳承、創新、奮進、拼搏等當代特色鄉村文化元素及精神,充分挖掘當地優秀傳統鄉土文化和民族民俗特色文化等,提供相應設施及平臺,充分展示弘揚優秀鄉土“農特文化”。
隨時隨地了解最新ICT產業資訊,請掃描二維碼,或搜索"chnsourcing",關注中國外包網官方微信。
作者:周正 編輯:崔蕾